我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开展的正方向去思考疑问并寻求处理办法。今天将与大家分享12个管理者成功的逆向思维小故事,看看他们是怎样走出困境,迈向成功。同时也能帮助你改变固定的思维模式,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。 1901年,伦敦举行了一次“吹尘器”表演,它以强有力的气流将灰尘吹起,然后收入容器中。而一位设计师却反过来想,将吹尘改为吸尘,岂不更好?根据这个设想,研制成了吸尘器。 在工作中发挥逆向思维的威力,就会多一个解决工作中遇到
上天最公平的就是让每个人每天都只有 24 个小时。 什么时候舍,什么时候得,什么是需要坚持的,什么是可以放弃的。每个人都必须有一条线,而且必须是自己来划这条线。 唯一要在意的就是自己的成长。 查理·芒格说: 「每个人要理解这个世界,需要找到自己的 mental models,底层的思维模型。这些模型应该来自不同学科和方面,大概 80 到 90 个模型就可以帮你处理 90% 以上的问题。」 我们所有学过的基础学科和理论不都变成了自己的 mental models 吗? 经
获得幸福的10个原则 自我定位 自我定位:无论何时,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,人们在遇到失败的时候往往会重新定位。但是我要说的是,你在成功的时候就应该重新定位,因为只有那时你才有这个资本。 长远眼光 在职业生涯的早期,人们看问题通常只能看到很有限的时间范围,差不多只能看到4年,他们无法想象4年之后的事。 但是,当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之后,时间范围就扩大了。他们突然开始思考往后20年、30年甚至更长时间范围的各种选择。 这样
无论你是已经过了30岁的中年人,还是20多岁的大学生或职场新人,你都应该认真思考下这个问题。在这篇文章中,会告诉你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,并避免将来一事无成。愿每个人的30岁,都能行走在最合适的道路上。 前些日子,知乎有一个话题,特别火。 原话是:30岁,如果你还没当上管理层,或者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,那你一辈子基本也就这样了。 这句话一出,戳中了许多人的软肋,一时间群情哗然。 理由是什么呢?原作者说: 一个人到了30岁,他也工作了七八年了,如果还没能当上管理层,或者在专业领域作出突破,那只
对很多人来说,早晨时分是一天中最匆忙的时段。 近年来,我在研究人们如何利用时间的过程中发现,市场上铺天盖地的媒体教你如何利用早晨的时间。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发布的一项睡眠调查结果显示: 在工作日的早晨,30-50岁的人表示自己在5:59起床,而46-64岁的人则在5:57醒来。 可事实上,很多人到八九点才开始工作,早晨两三个小时都在无意义的琐事中白白浪费掉了。 根据我的研究,即便在那些匆忙的日子里,我们依然可以对早晨的时间安排做一些改进,将其变得更高效、更舒心。
读了很多书,回想起来,却总是觉得一片空白,想不出究竟留下了些什么;付费参加了一堆课程,听的时候觉得醍醐灌顶,没过多久却发现都还给了老师; 看文章、听讲座,记了一大堆东西,感觉收获满满,但却一直放着让它们积灰,不知道怎么用起来……我想,这应该是许许多多人的心声。 很多时候,我们不是不愿意学习——甚至相反,我们对学习有着极大的热情,但是,却总是感觉,好像看不到什么效果,起不到什么作用。 久而久之,无非只有两种结果: 要么是沮
最近和许多工作中的朋友聊天,大家都提到一个词,叫“吹水”。 什么意思呢?就是会讲话,会在客户和老板面前表现自己,靠三寸不烂之舌把对方吹得晕晕乎乎,于是方案就卖过了,合同就签下来了,生意就做成了。 所以,会吹水的人,往往混得特别好。 这个现象确实存在,但大家对于“吹水”这个词的理解,好像有偏差。 比如有人觉得,只要会说好听的话,会拍马屁,会滔滔不绝,会察言观色就坡下驴,就等于会说话。 再比如有人觉得那种在外面八面玲珑,见
人生的经历是不断积累的;以前的所得,未必可以决定今后的一生。 只有时刻充电学习,让自己具备适者生存的能力,才能够把这些积累转化为自己的财富。 千万不要有一劳永逸的期待,告诉自己一定要有危机意识。 你未必需要跑得比别人快,可只要让自己跑起来,你才不会被这个世界淘汰掉。 如果可以,尽量让自己养成“预警思维”,提前为未来做好准备。 以下分享5个方法: 1、用计划代替期望 当你形成期望时,你就是在为失望做好准备。你可以期盼明天,但你无法控
每个人都有浮躁的时候。 要学会安抚自己的浮躁,这样才会成熟起来。 每个人都喜欢舒适圈,一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,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,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,有时连一个可以倾心说话的朋友也没有。 这时,千万别浮躁,学会静心,学会忍受孤独。在孤独中思考,在思考中成熟,在成熟中升华。 不要因为寂寞而乱了方寸,而去做无聊无益的事情,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。 一、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 有的人眼睛总盯着自己,所以长不高看不远;总是喜欢怨天尤人,也使别人无比厌烦。 没有苦中苦,哪来甜中甜?不要像玻璃那样
《道德经》说:“以不变应万变。” 很多人,都误解了这句话,觉得自己应该要固守现状,以此应对各种变化。 其实,这句话并不是字面上说的意思。 正确的解读,是事物不断变化乃是常态。我们需要以灵活的方法观察其变化,处变不惊,提前做好准备,充满考虑事物变化的趋势,做出正确的判断。 未来无法预测,人也不会每天都走好运。 正因如此,我们才需要未雨绸缪,在危机到来之前,做好充足的准备,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。 好比每天保持运动的习惯,
免联考MBA 2021-04-23
免联考MBA 2021-04-27
免联考MBA 2021-04-23
免联考MBA 2021-05-07
免联考MBA 2021-04-02
免联考MBA 2021-04-13
免联考MBA 2021-04-21
免联考MBA 2021-04-27
免联考MBA 2021-04-27
上课通知 2021-07-16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