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4-19 184
不改变,就会被淘汰
时代的变化,加速了人才的筛选。这个世界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。如果你不向外看,不改变,就一定会被淘汰。
那么,什么样的人会被淘汰?
第一种,对新生事物反应迟钝的人。
每一次新生事物的出现,都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机会。如果对新生事物反应迟钝,或者完全漠视变化,就会错失发展的机会。
很多时候,你对变化的反应速度,决定了你有多大的竞争力。
第二种,不学习的人。
有些人的知识结构陈旧,跟不上新变化,但他们的心态还不开放,故步自封,不愿意跟着行业头部和优秀的人去学习。
如果不愿意学习,还总是一种“老子天下第一”的心态,那注定无法取得大的成就。
第三种,没有深度思考的人。
有些高管是没有自己的思考的,虽然坐在高管的位置,实际上他却像一个传声筒一样,老板怎么说,他就怎么做。
他不知道向外看,不敢创新,不去深度思考自己的业务,做什么事情都是中规中矩,不敢有任何的突破。
不求工作有所突破,只求不出差错,这样的高管一定是走不远的。
第四种,经验主义至上的人。
有些高管,经验主义至上,看见新事物,先持怀疑的态度。当决策层决定做一些事情后,他会用过去的经验告诉你,这么做是不行的,告诉你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。
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,迷信过往经验,不敢改变,是干不成大事的。
机会,藏在变化中。如果你看不见外界的变化,不懂得顺势而为,迟早出局。
成大事者,胜在思维层次
瑞·达里欧在《原则》中说:“要么进化,要么去死;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;它是唯一永恒的事情,它驱动着所有的一切。”
说得真好。人与人最大的差距,就在于自我进化的能力。为什么很多人碌碌无为?就在于不懂得自我进化、革新。
进化,有两种方式:渐变和突变。
1)渐变。在外界环境不变化的时候,你踏踏实实地蹲马步,练好基本功,不断学习,持续地累计优势,量变引起质变。
2)突变。在外界环境变化的时候,每一个行业的认知都在迅速叠加,此时比拼的往往是你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。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机会,并且抓住机会,实现突破和爆发式的增长,这就是“突变”。
成大事者,胜在思维层次。
认知层次低的人,认知盲区多,很容易被过往的经验束缚了眼界和判断,再也没办法走出来。而认知高的人,懂得遵循事物本质和规律,能站在终局的角度看问题,并解决问题,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。
邓宁与克鲁格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心理效应模型,把人的认知分为4个层次:
1)不知道自己不知道。盲目自信,以为自己知道,实际上不知道,这是处在“愚昧之巅”。
2)知道自己不知道。对未知领域充满敬畏,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,内心充满痛苦,跌入“绝望之谷”。
3)知道自己知道。抓住了事情的规律,去解决问题,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,从而攀上“开悟之坡”。
4)不知道自己知道。保持空杯心态,永远保持着求知欲,这是认知的最高境界。
一个人的自我进化,其实也是一个对自我认知不断加深的过程。
那么,如何刷新认知,提高思维层次呢?
1.保持开放的心态,扩展思维的边界
要打破自身的认知天花板,你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心态,向内求,向外看,接受更多的外部输入,推倒认知的高墙。
什么是向内求?你要主动去涉猎、输入,多读书,丰富自己的知识面,多一些认识世界的模型和框架。
什么是向外看?你要打破自己的舒适区,走出去,多看,多听,多跟外部的行家、顶尖人才学习,突破认知的盲区。
心态,决定了你的状态;思路,决定了你的出路。
2、用结构化的思维,构建思维模型
当你有一颗开放的心,愿意尝试,你就会收到海量的但驳杂的信息。
收到这些信息,还不够,因为并没有构成体系。
我之前说过,碎片化的学习,会让人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。这时候,就需要你有结构化的思维,结构化思维,也是一个深度思考的工具。
你要用结构化的思维,自下而上思考,将海量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,从多样且变化的现象中,抓住本质。
抓住本质后,搭建属于你的认知框架,在框架中,梳理清楚认知信息间的各种关联。
最终将外部的知识结构化,变成你的思维模型,又能自上而下分解,做到实用。
举个例子,你觉得ChatGPT对公司的业务有帮助,你也搜集了不少相关的信息。可是,如果你没有想明白怎么用,就盲目地在业务中引入ChatGPT,很可能会适得其反。
3、知行合一,在实践中变现认知
光有认知不行,你还必须知行合一。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没有验证过的认知,大多是伪认知。怎么在实践中变现认知?
①找到杠杆。这世界不是比拼谁多努力,拼的是正确的努力。如果你赛道不对,再努力都没用。但如果你的赛道对了,顺势而为,稍加努力,就能撬动成功。
所以,多去了解趋势,去接受新事物,主动和不确定性进行碰撞,找到对的方向,去做正确的事情。
②打造支点。光有杠杆不行,你还必须打造支点。支点就是帮助你实现目标的关键要素,可能是团队、个人的专业能力,等等。
比如,你觉得AI 是个风口,你想进军AI产业,但你没有一支技术团队,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,又怎么能行呢。
③正确发力。找到了杠杆,拥有了支点,你还需要正确地发力。你要有可落实的计划,要有刻在骨子里的执行力,直到达成目标。
比如,你开发一个产品,那你要做好整体的计划,什么时候开发?什么时候测试?什么时候上线?……你不能没有时间节点,等到把软件做得性能强大再发布。你要先上场再改善、调整,边做边更新迭代。
当你能在“认知”和“实践”之间形成闭环,也就真正实现了自我的进化。
达尔文在《物种起源》中说,在丛林里,最终能存活下来的,往往不是最高大、最强壮的,而是对变化能做出最快反应的物种。
在这个急速更迭的年代,一切都是不确定的,唯一能确定的是,你唯有不断自我进化,拥抱变化,才能把握人生的话语权。
图文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谢谢!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joyomba.cn/post/367.html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https://www.joyomba.cn/ 为 “卓越梦想MBA”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,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