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管理时间更重要的,是管理精力

 2022-11-18    159  

管理时间很重要

但更重要的是管理精力

为什么身边一些人很勤奋,工作到很晚才下班,但最后却没有什么产出?

其实是他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,每天在做一些和目标无关紧要的事。

时间管理太重要了,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24小时,而人与人的差距,就体现在如何使用这24小时里。

很多人不会管理时间,甚至连时间花在哪里去了都不知道。

所以你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忙,忙是一种错觉。

如果想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,就必须要有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,测试自己的时间花在了哪里,然后放弃一些和目标无关的事,专注在能产生实际价值的事情上。

管理好时间非常重要,但管理好时间还远远不够,你还要更进一步,管理好自己的精力。

对个人来说,在这个关键阶段,单纯付出努力是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取得成效。因此就必须管好自己的精力。

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?其实就是管理好你的体力、心力和脑力。

管理好体力

体力永远是第一位的,每一个人拼到最后,拼的就是体力。

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曾笑言自己“不着急”,他说:

“你们用5年做成的事情我用10年去做,你们用10年做成的事情我用20年去做。

如果这样还不行,我就保持身体健康、心情愉快,到80岁把你们一个个送走以后再来做。”

看似是笑谈,其实体现了俞敏洪的长期主义心态。的确,人生就是一场超级马拉松,拼的不是开始时谁更快,而是看谁的耐力更持久,能拼到最后。

我有一个朋友,之前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,以前气场非常强大,是雷厉风行的一个人。

但后来生病了,摘除了胆的一部分,之后整个人的气魄没有了,做事情没有魄力了。

不管是体力劳动,还是脑力劳动,都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。

要实现长期主义,就要靠短期的行为来支撑。我从内心深处,非常希望每一个老板、管理者、员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保养好自己的身体。

管理好饮食。越是在困难时期,越是在比较焦虑的时候,更要合理饮食,给自己一些烟火气,满足自己。

管理好睡眠。如果总是在熬夜,那是在透支你的未来。况且每天都一副睡不醒的样子,又如何做好事情?

也要分配出一定的时间,用在锻炼上。那些有目标的人,都有运动的意识。通过运动保持体力的充沛,当体力好了,才具备做好事情的基础。

管理好心力

其次是管好心力,心力就是钝感力。很多人非常敏感,导致内心的能量被情绪耗散掉了。

举个例子,老板让做一份报告,你一想到要统计各项数据,还要做分析,太有压力了。你不想去承受这些压力,所以一拖再拖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,你愈发焦虑。

快到截止时间,你才匆匆忙忙做好一份报表。因为是速成的,做得并不好,你也没有成就感。提交后,你又开始担心报告做得差会被领导批评,陷入到了恶性循环。

你看,内耗就会导致我们心力交瘁。

管理好脑力

在生活当中,我们总是在做决策,小到三餐吃什么,大到人生大事。

行为经济学上有一个叫“决策疲劳”的概念,这个概念告诉我们:

短时间内,你做出的决策越多,你的精力越疲惫,内心越不愿意再一次权衡利弊,导致你的决策越来越随意。最终,你的决策极有可能是最错误的决策。

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 要减少无意义的决策,更应该集中注意力,在最重要的决策上花时间。

作为管理者更是如此,管理者需要做的决策相对来说会更多,要学会抓大放小。

乔布斯一生信仰少即是多,曾经砍掉苹果公司70%的项目,后来又砍了90%没有特色的产品,他说“专注和简单是我的秘诀之一”。

所以,不要为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思考太多,我们写TDL,每一天要完成的重要事情不要超过3个,这样就能集中脑力,思考完成最重要的事情的策略和方法。

另外,在学习时,也要管理脑力。尽量避免碎片化的学习,碎片化学习很容易导致思维体系紊乱,看似学到了很多东西,但应用不上,在脑子里变成了垃圾。

可以掌握结构化思维,把相关知识结构化,从而提炼出本质。有了结构化思维,也可再进一步提升为系统化思维。

系统化的思维,就可以明白不同的结构化信息之间的关联,在解决一些问题时,将知识进行迁移。

管理好大脑,可以将不同的知识体系进行归类存储,可以随时调用。避免大脑出现无数混乱的知识碎片,沦为垃圾场。

管理好精力后,就可以撬动时间的杠杆,让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。所有人都管理好自己,提高效能,也就打造出了一支打胜仗的团队。

 

 

注:文章摘自网络,侵删!

  •  标签:  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joyomba.cn/post/342.html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https://www.joyomba.cn/ 为 “卓越梦想MBA”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,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。